43 评论

  1. 悬空寺
    如果要评价那个中国的古代建筑最奇特,我觉得绝对是位于山西恒山西侧的悬空寺莫属。
    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恒山第一奇观,是国内仅存的释、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根据资料介绍,悬空寺是北魏时所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该寺建在如斧劈刀削一般离地面50多米的悬崖上,整个建筑都悬在半空中,那些层层叠叠的殿宇犹如粘贴在上面。所有建筑只有数十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将其撑住,很像“危楼”,但悬空寺却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地震、雨水侵蚀,1500年来始终屹立不倒。
    当我站在上面的时候,望下望去,双腿会止不住的颤抖。在从二楼爬上三楼的时候,我觉的是最惊险的。看着脚下的深谷,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古人的不容易,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还可以把寺庙修建在陡峭的峭壁上,而且不用一颗螺丝,我直观的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这句话的含义。
    站在翠屏峰下仰望悬空寺,这座被《时代》周刊列入“十大齐陷建筑”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寺庙高高独悬在空旷的悬崖峭壁,想一条盘旋在山中的巨龙,驾驭着千年的历史风云向每一位来到它脚下的观者袒露出传世千年的雄姿。
    这样的建筑才是中国的奇迹,还是世界的奇迹。

  2. 万里长城
    在中国的地图上,有这么一条由岩石筑成的巨龙,它,就是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道无法超越的防御工事,它用它那连绵不断与坚硬的身躯挡住了敌人的进攻。而长城并不只是一道纯粹的一堵城墙,它是以城墙为主体,与城、障、亭、标等一起组成的防御体系。
    这条巨龙的历史也很悠久,最早的修筑历史可是能直接追溯到西周时期呢,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出自于此。春秋战国,是个危险的年代,列国争霸,互相防守,这条长龙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的修筑的长度都还比较短。当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开始连接和修缮各国修筑的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则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大家看到的长城大多数都是此时修筑的。
    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共十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可见长城之长。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两千多千米,山西省境内长度一千八百三十八千米。根据文物与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超过一万千米,总长超过了2.1万千米,不愧是长城啊!
    在中国,有一只沉睡的岩石巨龙,用它的身躯,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3. 敦煌莫高窟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甘肃省敦煌市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那里大小不同的石窟,栩栩如生的佛像,美轮美奂的飞天都让我记忆深刻。
    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南北约长1600米,上下共有五层,最高的地方可达50米高,一共有492个洞窟,它们就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再配上黄沙,极为壮观。我禁不住为古人的智慧与惊人的艺术创造能力而赞叹。
    讲解员在参观的途中,详细地给我们讲了每幅壁画的故事,告诉我们这尊佛像是什么什么佛。慢慢地我们就走到了第328窟。释迦牟尼佛像高坐在莲台,慈眉善目,他身上穿着的袈裟虽然以经过几千年的磨练,但它的纹理都还清晰可见。大弟子迦叶。 站在释迦牟尼佛的旁边,眉头紧锁,表情严肃。小徒弟阿难面部圆润,一只眼睛闭着,似乎走了神,像极了我写作业的状态。
    我们走啊走,来到了第96窟,我再一次被这莫高窟深深的震撼住了。这个高达35.5米的坐像需要抬着头才能看到,听讲解员说,这尊佛像是从脚步开始往上雕刻的,可能是一时疏忽工人们掉到头的时候发现石料高度不够了,就缩小了头部的尺寸。虽然被缩小了,但这尊佛像依然是庄严肃穆的。除了庄严的佛像组合,还有巨大的坐像,还有更令人震惊的壁画都存于这伟大的莫高窟里。
    外国学者说过:“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事实也正是如此。莫高窟真是一个值得欣赏的好地方。

  4. 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由此可见黄山在人们心中非同寻常。据资料显示,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
    据资料显示,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其山脉东起大嶂山,西接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面积达到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峰七十二座,大小各有三十六座,而主峰莲花峰,海拔有1867米。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黄山风景秀丽,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四绝”,尤其是奇松和怪石令海内外游客叹为观止。黄山松树多而奇,它们扎根于厚重的岩石之间与狭窄的夹缝之中。松树或立、或卧、或躺、或盘曲、或倒挂。因常受到风吹雨淋,它们大多叶短而密,苍翠俊逸,刚毅挺拔。据资料显示,黄山十大名松,都以象形命名,如卧龙松、探梅松、凤凰松。还有“梦笔生花”的花松、“喜鹊登梅”的梅松……各个都惟妙惟肖。
    黄山的奇峰怪石姿态万千、形状奇巧,它们似人似神,似飞禽似走兽。天都峰高耸云端如天上的都会;莲花峰则宛如盛开在天际的一朵莲花;“猴子观海”是一只“猴子”坐在山峰上,头向前探,欣赏波涛汹涌的云海;“仙人指路”是一位“仙人”站立在山峰之上,手臂向前伸去,手指指着斜前上方,好像再给过路的游客指引正确的道路。
    说到黄山,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黄山最初并不是山,而是一片平地,那时,地球上没有人间万物,只有两位神仙生活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他们分别是一男一女,男生名为蚩尤,女生名为女娲。两位神仙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归宿,尽力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这片大地,但这里黯淡无光,满目荒凉,两位神仙心生悲痛,于是女娲捧起一堆黄土,用手捏出山体,用嘴巴吹掉散沙,用指甲轻轻刮出细节,便造就出了黄山。
    众人只知泰山雄伟,华山险峻,峨眉山秀丽,却不知黄山兼有这一切。难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到此会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5. 兵马俑
    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我国的“世界第八大奇迹”,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和象征,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当我来到景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陶俑。这些守卫军,它们有的站立,有的跪坐,每个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陶俑身穿铠甲,手持兵器,仿佛随时准备出征,而且它们的面部表情生动,有的坚毅,有的平静,有的严肃,我发现每个陶俑的服饰、发饰、兵器都各不相同,这些陶俑不仅展现了秦朝军队的威武气势,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兵马俑的制作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兵马俑每一个陶俑都经过精心雕刻,细致入微。从发丝到衣纹,从兵器到铠甲,都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严谨态度。这些陶俑不仅是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秦朝强大国力的象征。让我感叹兵马俑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站在兵马俑前面,我仿佛听到了士兵的呼吸声和战鼓声,感受到了当时秦朝时的强大。这些士兵默默守护着秦始皇的陵墓,同时也让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兵马俑承载了秦代的历史,凝结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汗水,展现了中华人民的智慧与勇敢,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保护它。

  6. 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
    在地图上,你总能看见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横跨中国,它就是伟大的长城,它是凝结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中华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长城像巨龙盘旋的群山中,闻名世界。去年我站在长城上。看见了山脚下的树林,天上在天上盘旋的鸟。我的脚下,是一块块砖,那是古人的足迹。
    长城是有很多的烽火台和许多的城墙组成的,它们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防止胡人来侵犯,第二是防走私,长城很好的保障了军事资源不泄露,从而也保持了国家的武器。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才有万里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对于长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就是孟姜女哭长城:苏州书生范喜良为了不被抓去长城做壮丁,他跑到了孟姜女家,并寻求帮助,孟姜女与范喜良成了亲,可是他们结婚还不到三日。突然闯来一队官兵把范喜良给抓走了,孟姜女哭啊,哭啊最后赶制了棉衣去长城。等孟姜女赶到时,范喜良早死了。孟姜女悲痛万分她哭啊,哭啊,哭的惊天地泣鬼神,最后把长城窟倒了一段,范喜良的尸骨露了出来。秦始皇,本来想狠狠的惩罚孟姜女,可是他看孟姜女美若天仙就想把她占为己有,于是在孟姜女向他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要为他的丈夫范喜良披麻戴孝;第二件事是为他停床;第三件事是陪她逛三天大海。最后可是孟姜女跳入海中,陪她的丈夫去了。
    现在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我们作为华夏儿女也应该以它为傲。

  7. 布达拉宫
    雄伟的布达拉宫立在天边,给景色秀丽的西藏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布达拉宫,是现在的旅游胜地。迷人的风景、悠久的文化、壮丽的建筑与中原西藏融和的风格让它成了青藏高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坐落在玛布日山上。它的约为36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足球场。一共有九层,起建于山腰,所以看起来更高一些。
    至于布达拉宫为什么而建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为了方便文成公主进藏后的日常生活,吐蕃(七世纪时统治西藏地区的王国)的国王松赞干布命人造了这座宫殿。第二种观点认为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迁都拉萨时建造的王宫。
    我个人认为第一种观点更容易说服我,因为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是中原与西藏融合一体的,这明显是为了让文成公主适应西藏的生活。这种风格正是布达拉宫的魅力所在。这红与白的相遇,让整个布达拉宫更显的巍峨壮观。
    布达拉宫分为红宫与白宫。金檐外翘,仿佛翻腾于云雾中的巨龙。9世纪时,布达拉宫因吐蕃内乱遭到破坏,红宫内仅存法王洞。里面供着松赞干布自己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禄东赞等人并列的雕像,十分珍贵。白宫内住着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我好像看到他们正在虔诚的膜拜着。
    雪域高原,彩霞飞舞。历经风霜的布达拉宫俯视着西藏,静听,仿佛还有着沉沉的呼吸声。

  8. 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
    四川的都江堰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一提到都江堰,就会想起它那声势浩大的水利工程,它的河流滋养着岷江两岸的无数人民。它拥有悠久历史和极高的文化底蕴,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
    都江堰的建造者是李冰父子。当时四川经常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李冰父子看到这一个惨状,在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时,担任了蜀郡守。李冰上任时,便和儿子走访了解当地民情水情,沿岷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掌握大量的资料,制定出治理岷江的规划。
    李冰父子接受了民众的建议,决定首先在灌县西南的玉垒山上开个大口子,引一段江水到东边去。这样,到了发大水的时节,西边的洪水就可以变小,引向东边的江水,又可灌溉农田,滋养两岸农民的生活。工程开始后,李冰父子率领上万名工匠和民工,开山凿石,日夜兼程。可是速度依然缓慢,原来山石坚硬,单凭斧头和稿子是很难砸开。在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工匠提议,在岩石上凿几个洞,往里面放入柴火烧,点火使岩石自己破裂,通俗一点,就是热胀冷缩原理。就这样,李冰父子带着千万工匠终于把都江堰水利工程 给建设完毕,主要分为宝瓶口、鱼嘴、飞沙堰三个部分。采用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六的结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制止住了,洪灾泛滥,也让农田取得了灌溉。
    都江堰是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丰富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倾听了历史,将民族的力量与强大的智慧融合在了一起。

  9.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中国的商业动脉啊。
    在金黄色的阳光下,金黄色的沙丘,金黄色的脚印,就连刮的风也都是金黄色的。而那古老绵长的丝绸之路啊,简直就像一条龙一般繁荣昌盛。这丝绸之路啊,不知被多少人用脚,用马走出了一条深深地沟,你看,黄澄澄,绿油油的一条丝带挂在地球母亲的腰上。
    你看这丝绸之路可真够长的,从长安城出发,一直往西走,翻山越岭,走过森林,跨过小河,从东边的长安城,沿途7000多公里来到西边的中海沿岸,它可真不愧,是中国交易的圣地,也是熠熠发光的珍宝。
    要走完这丝绸之路,可真是奇迹,沿途要经过五个地区,分别是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丝绸之路最早以丝绸为名,五彩缤纷的丝绸,摸起来柔软顺滑,这昂贵的布匹伴着骆驼的叮当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他们一路边走边做交易,换来了中国没有的鸵鸟蛋,和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
    神圣美丽的丝绸之路啊,穿过草原,穿过森林,走过茫茫的沙漠,翻过一座座的高山,用茶叶换来珍宝,用丝绸交易宝贝。轻轻抚过那些脚印,不知是多久以前留下来的,好像回到了那个悠久的年代,听着骆驼铃铛的叮当声,和同伴们聊天说话的声音,好像让人拉入了一个神奇的境界,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的一种留恋。

  10. 杭州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中国著名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西湖不仅被很多名人称赞过,也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璀璨夺目的恒星。西湖2011年6月24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以独特的湖光山色来吸引着游客们,无论何种变幻莫测的天气西湖千变万化的风光都让游客们大吃一惊。
    西湖,又名钱塘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西湖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它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还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西湖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岳山、苏堤、白堤、杨公堤等,总面积为6.39平方公里。西湖所在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人们来杭州必须要去的就是宛如明镜的西湖啦!
    西湖的美并非千篇一律。雨天时,西湖犹如一幅优美的画,不论是牛毛细雨,还是瓢泼大雨,都阻止不了游客们来观赏西湖的脚步,他们都忍不住睁大双眼将西湖的美尽收眼底;晴天时,西湖好像一面带有美颜镜子,游客们和来往的鸟儿都忍不住在西湖面前照一照。这就是苏轼评价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原因。
    关于西湖,还有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河东边住着玉龙,天河西边住着金凤。它们找到了一块玉石,又将那块玉石磨成了一颗明珠。这颗明珠的祥光照到哪里,哪里就山明水秀、姹紫嫣红,犹如世外桃源。后来,明珠被王母娘娘偷走,玉龙和金凤去争夺,打斗中,明珠不小心滚落人间变成了西湖,而玉龙和金凤也幻化成了两座山,玉龙化成了现在的玉皇山,它和金凤化成的凤凰山守护在西湖旁。
    西湖不仅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恒星,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美丽。

  11. 长城
    这里有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建筑—-长城。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
    长城两侧每十米左右,都会有一个哨台,抗日时期我们军人很多人都在这个哨台里边打敌人。1933年3月到5月,中国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抵御日军侵华进攻的作战。我军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但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长城沿线仍然失守,平津现在非常危急。
    还有匈奴之战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将蒙恬赶出河套地区。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在汉武帝前期,匈奴被汉军击败,退出漠南。
    要是没有长城,我们就很难打得过日本,也很难打得过匈奴,匈奴会把我们杀了吃掉。
    这就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

  12. 中国世界建筑文化遗产
    ——万里长城
    众所周知,万里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在北京的八达岭有一座秦朝时期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全长约2万1000公里,从高空看,古老的长城宛若一条巨龙,弯弯曲曲,仿佛在吼叫。
    据资料显示,五十公里的城墙有八十座烽火台,平均每三千米就会有一座烽火台,平均不超过五公里,在固阳境内,设有157个烽火台,每五六百米一个。
    在秦朝时期,点狼烟是最先进的通讯设备,当发现敌情的时候会点狼烟呼叫支援,为了烧的更黑里面会加入狼粪。
    城墙和碉堡上面有大大小小的隘口,方便拉弓射箭,可以想象的到在打仗的时候非常的激烈,狼烟四起,乱箭横飞,有多少将士战死沙场。
    每块砖块六到七点五公斤,用了1795万块砖,相当于十个胡夫金字塔所用的砖块数量,万里长城的体积是1亿4000万立方千米,约是胡夫金字塔体积的53846倍。
    资料显示:城墙高七点八米,有些段高十四米。
    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是怎么修建的呢?有人说是靠人力,还有的说是靠滚木,目前还是个谜。
    万里长城凝结着中华儿女的智慧,是智慧之龙,血汗之城,目标之墙。

  13. 兵马俑

    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地点就在西安,想必大家肯定都早已知道了,而兵马俑也非常奇特,就让我来给你们娓娓道来吧。

    兵马俑开采出了三个坑,里面发现了不少兵马俑,战车,以及打仗用的马匹,首先是1号坑,1号坑东边有兵马俑214个,是军队的主体。而总共的兵马俑1号坑开发面积约430平方米。随后就是2号坑,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二号坑有兵马俑和马1300多个,战车80多辆,青铜兵器数万件,也是自开发以来收获最多青铜器的坑,科学家还在里面发现了一直梦寐以求的一种剑的特殊型号,名为“记忆钛合剑”,这把剑原本已被沉重的兵马俑压弯,但是把剑拿出来的时候,剑竟然奇迹般地复原了,着实令人不可思议。3号坑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三号坑有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

    兵马俑的样式也极为广泛,有的肃穆威严,仿佛一个高级的军官。有的眼神紧紧注视着前方,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有的则高举双臂,仿佛正在指挥的将士冲锋陷阵,有的咬牙切齿,仿佛刚刚打了一场败仗。有的表情上还带着一抹微笑,仿佛打败了敌人,正在开庆功宴。而有的兵马俑则蹲在地上,仿佛正在观察着什么。而兵马俑身上的盔甲仿佛一层坚硬无比的护盾,什么都刺不透他。

    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让人震惊的不仅是它庞大的建筑面积,还有建造兵马俑的高超的技艺,里面的难度非常大,更是兵马俑身上的那一种威严,他们的眼睛似乎早就已经将世界看得透彻,他们的手似乎因常年作战,早已疲惫不堪,似乎他们的眼睛仍旧闪烁着光芒,仿佛也正在等待着下一个,一个新的希望。

  14.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
    中国有57项世界文化遗产,而我要介绍的都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土楼。
    客家人是中原迁徙到福建的,但是由于福建的原住民十分懒惰,不愿意靠自己的双手去建造房屋与财富,而客家人十分勤奋在到了福建,以后马上便发家致富,这里的原住民不想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得金钱,于是,他们开始不断地抢劫威胁客家人,不过聪明的客家人想到了的办法,世界上的建筑奇迹——土楼。土楼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不过原住民们也想到了强攻土楼的办法,就是用火,因为土楼外部是土门和内部结构由木头建成,因此,最怕的就是火攻,客家人民们也有应对的办法,就是在木门的上方找两个小洞作为出水口,在对方放火烧木门的时候可以从上面灌水扑灭大火,最后因为客家人里面有着聪明的才智,因此反客为主成了福建地区的主人,因此,他们称自己为客家人。
    土楼不仅有很高的防御作用,而且还使客家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建筑的瑰宝,更是举世无双的设计,土楼也有自己的艺术价值,春天在万物复苏的时候,他有它的美,夏天艳阳高照的时候,他泛着金色的光泽也十分美,秋天落叶纷飞,层林尽染,世间都是这样土楼一样的黄色,冬天寒风吹过,也有一种萧瑟的美感!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57项之多,而我只去过不到10项,还有很多值得我去探索,值得我去欣赏!

  15. 编钟
    有这样一种古代乐器,它起源于久远的周朝,可以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被誉为古代世界上的奇迹,主要是由青铜做成,它是什么乐器呢?它就是编钟。
    编钟是一种大型的古代打击乐器,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曾侯乙编钟。那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名字其实也并不是平白无故来的,曾侯乙其实就是战国时期曾国(今湖北随州,枣阳一带)一个名叫“乙”的诸侯,所以就叫做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湖北随州)被发现并出土,现于湖北省博物馆内。它是至今我国发现保存的最完好且数量最多的一套编钟。它的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其中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而且钟上大多还刻有铭文。它的音域十分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了仅仅两个八度,可谓是十分的厉害。
    那这个被埋在土里的文物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其实纯属偶然。在1977年9月,一支部队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兴建厂房,因为要挖土,所以就偶然发现了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墓葬——曾侯乙墓。1978年3月,以湖北省博物馆谭维四为队长的考古队开始了实地勘察。1978年5月,考古挖掘工作正式开始了。1978年5月11日,发掘组开始分步骤发掘。5月22日的午夜,因为挖着挖着发现有水所以需要进行排水,当水位下降到距椁墙顶50厘米时,曾侯乙墓中室内靠西壁不远、与之平行的2个长约2米的木架都已经隐约可见了。随后,靠南壁同样一个木架也隐约露了出来。5月24日午夜,由上而下又露出了一层横梁,长短两根曲尺相交,梁体粗大,紧靠西壁的长达7米多,紧靠南壁的有3米多,其下由3个佩剑铜人及一根圆形铜柱顶托,梁下悬挂的甬钟比上层的钮钟大,而且花纹十分精美,都有错金铭文。随着水位一点点的下降,在5月25日又露出了一层横梁,与上横梁结构形体相近,梁下由三个更大的佩剑铜人及1根铜圆柱顶托,有12个大型甬钟及一个镈钟,或悬于梁下或掉在梁架旁椁底板上。6月15日,总共65件编钟连同挂钟构件、整副钟架以及竖在钟架旁的2根撞钟木棒、置于悬梁上的6个T字形敲钟槌,悉数安全出椁了。
    这就是编钟,一个被称为奇迹的文化宝物!

  16. 壮观的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兵马俑建于秦朝时期,是秦始皇陪葬品。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这里不仅依山傍水,同时也是80多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他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也是历史长河中一道耀眼的浪花。
    兵马俑可以分成三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14260平方米,合14.26平方千米。一号坑也是兵俑坑,坑中的陶俑虽然成千上万,但是每个人的神态都独一无二,栩栩如生,而且身高都跟正常人一样,约为1.8米,工匠们的细心可以从陶俑的头发丝的密度到鞋子的样式。从远处看,几千人浩浩荡荡,好像是真人一样,活灵活现,仿佛下一秒就可以冲出围栏,保护大秦帝国的万古江山。从近处看,他们好像一个个你熟悉的人,双眼炯炯有神,正在看着你。
    你看,将军俑挺直身板,军姿端正,身上披着厚厚的铠甲,跨着腰刀,一副威严而不可侵犯的样子。跪射俑单膝跪地,身披轻甲,手放在大腿上,眼睛自信地望着前方,仿佛在说:“你瞧,我的箭射得非常准吧。”武士俑头带圆形发髻,一脸严肃,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下身穿短裤,腿扎裹腿,有的穿短靴,还有的穿方口齐头翘尖履。马俑作出将要脱缰的动作,皮皮膘肥体壮,虽然是烧做出来的,可也有生龙活虎的磅礴气势。
    看着这伟大的建筑,我不禁感慨:这陶俑竟然能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活灵活现,工匠们该有多高的技艺呀!几千个陶俑神态动作都不同,设计者该有多卓绝呀!在落后的条件下烧制出这么多的陶俑,烧制者们该花多大的心思啊!这些兵马俑在某些人眼中只是逼真,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千个陶俑的背后是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共同心血创造出来的。真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在月光下,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沉沉地睡去了。

  17. 长城
    每次看中国地图的时候,都能看到北京开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条,这代表着长城。
    从地图上看,都能震惊到,长城都跨国了几个省了,距离还特别的长。而且这可不是我们现代人建造的,是古时候的春秋战国时期建造的,那时候只能用自身把石头一块一块的运上去,长城还在山上建成的。要是换做我的话,运着石头往前走都寸步难行,他们竟然能把石头背上山去,简直是奇迹。最后建成了两万一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
    长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也有历史背景,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从古部族,到后来的奴隶,封建社会的统一,更多是靠战争立国的,所以古社会,因为战争的制度,比其他任何制度都更早的发展起来,长城也是因为这样发展起来的。长城的样子也很特别,可能是地形原因,它建的弯弯曲曲,就像一条蛟龙一样在山中来回穿梭。
    在古时候,长城就像一条高速在任何地方穿梭,还可以抵挡敌人的攻击。资料说,长城上还有一千多个烽火台,古时候,烽火台就是用来传播信息的,所以那时候烽火台的用处也是很大的。
    长城,是用很多人的汗水和无数的生命来换的,做为后代,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好长城。

  18.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圆明园
    圆明园,是我国的瑰宝,也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被称为万国之园,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就有约140公顷,它由圆明三园,也就是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除此之外,圆明园中还有很多的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好似众星拱月般围绕在圆明园周围。
    在圆明园中还有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就有十二生肖兽首铜像,遗憾的是,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至今只找到并回国的只有八尊,其他四尊现在还不知道位置。但每当一尊兽首回归祖国,必将举国欢腾。
    圆明园中,有着亭台楼阁,它们都象征着不同的事物,其中,有着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金碧辉煌的殿堂等。
    然而,这个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却因为英法联军的一团火,给肆意的毁坏,那些珍贵的文物被毁坏、被带走作为战利品,烟雾笼罩了这个辉煌的皇家园林,人们再也看不见那伟大、宏伟的园林,看不见我国艺术的瑰宝了。
    圆明园至今还是一片废墟,还保留这样的圆明园,就是为了让我们牢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19. 万里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万里长城是中国众多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星。1987年,长城正式的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它像蜿蜒在山上的一条巨龙,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边疆,同时也成为了见证历史的艺术品。
    长城位于我国首都北京,西起山海关,东到嘉峪关,它的创始人则是第一位统一天下的皇帝——秦始皇,这么雄伟壮观的工程,却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就修建而成,可见古人的智慧。长城总长二万多米,在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修建这么长,付出的代价可不小,建造长城的总人数高达30万,但是有12万的人都不幸身亡。万里长城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出现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之所以称长城为巨龙,是因为它紧靠山体,弯弯曲曲,又非常的长,正好具备了巨龙因有的特征。长城上的每一块灰色石头都牢牢的紧贴在一起,我不禁想象,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怎么把这一块块石头运到山体下,又沿着山体的走势把它们拼接到一起的,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长城每走几步就会有一个烽火台,这些台子位置很高,即便与观察敌情,也方便发现敌情后放火请诸侯帮忙。
    关于长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建造长城时,士兵各处抓人,把一名叫孟姜女的民女的丈夫给抓走了,孟姜女等了好几个月也不见丈夫回来,便背上行囊去寻找丈夫,功夫不负有心人,孟姜女经历了各种磨难,终于来到长城脚下,一打听却听到丈夫已经死了,孟姜女很伤心,大哭起来,哭到了半边长城,露出了丈夫的尸体,于是孟姜女就抱着丈夫的尸体一起跳河自尽。
    长城即是保护中国的巨龙,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20. 丽水古城
    丽水古城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古城始建于唐代,经过多次修复和扩建,现已成为一座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古城内有许多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丽水古城墙和丽水古街。丽水古城墙始建于唐代,全长约10公里,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丽水古街则是古城的商业中心,拥有许多古建筑和特色店铺,是游客们购物和品尝当地美食的好去处。
    除了古建筑和历史遗迹,丽水古城还有许多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丽水市位于浙江省南部,自然风光秀丽,山水相依,气候宜人。古城内还有许多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品,如丽水木偶戏、丽水剪纸等,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当地文化和风情。
    丽水古城是一座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品尝当地的美食和民俗表演。
    总之,丽水古城是一个有文化底蕴,有优秀的民俗表演的地方。

发表评论